“白玉兰对话”开幕论坛 | “影像引领 文旅共融”,双向奔赴的破圈效应

来源:人气:159更新:2024-06-25 21:30:13

2024年6月25日刊|总第2394期

近年来,“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案例频现。《繁花》让原本安静的黄河路涌入了众多打卡的人潮,“排骨年糕““宝总泡饭”“繁花套餐”成为了许多人来沪旅行的理由。《我的阿勒泰》让新疆在端午小长假提前迎来了旅游旺季,甚至引发了西方媒体的关注,用剧集传递新疆真实的美好的形象。《去有风的地方》掀起了一股云南风潮,让日流量只有20人的小村庄,成为了旅游人数达10万人的热点旅游区。

在世界范围内,“影视”与“文旅”的结合成为了电视剧创作和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特点,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文化、社会势能。6月2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对话”电视论坛开幕论坛,以“影像引领 文旅共融”为主题,探讨如何以“影视 文旅”的战略构建行业发展新格局;通过“影视 ”的更多融合创新,释放社会效能;聚焦产业内核,探讨如何讲出更多、更优秀的中国故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BBC Studios 全球市场总裁 Nick Percy先生进行了主旨发言。论坛还举办了“热门影视IP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电视剧行业发展新风向”两场圆桌,邀请来自行业、相关产业和学术界专家共议电视剧发展。

“影视 文旅”双向奔赴的“破圈效应

释放“1 1>2”的社会效能

“影视 文旅”贡献了许多“双向奔赴”的案例,爆款剧能够激发潜在的旅游红利;还能以剧造景,打造文旅新地标;为地方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1 12”的社会效果。

以上海为例,被人民日报评价为“可能成为孤品”的《繁花》,是“上海原创”“上海出品”“上海题材”“上海班底”的电视剧。不仅为上海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掀起了“文旅热”“沪语热”,还登陆了港澳台地区,并且即将上线国际主流平台,让更多全球观众认识上海,了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

《繁花》之外,以上海为主要故事发生地和拍摄地的《承欢记》,这部剧目以“Z世代的亲情”形成了广泛共鸣。上海本地开发了“承欢记Citybus”,通过角色的语音讲解,让观众和游客在实地实景中深入剧情,感受充满亲情记忆的人间烟火之旅。

除了上海,全国很多的城市因为影视剧受益。《长安十二时辰》的火爆,让陕西西安建设了“长安十二时辰”沉浸式街区,从22年开业以来已经有450万游客来参观,不仅带火了一座城,更让人认识了一座城。陕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林丰在论坛上坦言,做文旅行业的人很羡慕影视行业的人。一个旅游项目从打造到宣传、营销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但是一部影视剧可以轻松撬动如此的旅游效果。借助影视,实现城市文旅项目的文化成功,能够快速吸引到全国甚至全球人们的目光。

电视剧《追风的日子》让拍摄地惠州的旅游知名度度得以提高。并以剧集为基础,在惠州当地规划了四条旅游线路和一个短视频大赛。该剧的出品方完美世界的高级副总裁、影视业务负责人曾映雪介绍,“这部剧为惠州带来的旅游消费金额达到了18亿,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Nick Percy先生介绍了英国影视剧与文旅的融合案例。据旅游推广机构英国旅游局估算,在所有到访英国的国际游客中,5%的游客会参观知名电影、电视、音乐或文学景点。全球范围内关注 BBC 内容的观众选择前往英国度假的可能性会比不关注者高 85%,他们也更可能对英国持正面看法。《神秘博士》《神探夏洛克》等剧目带火了威尔士、伦敦等地的旅游。伦敦一家咖啡馆门口排起长队,只因影迷们希望体验一份“夏洛克同款早餐”。

中国的影视剧不仅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中国风潮”,还借助自身的制作优势,为其他国家带来了实际的文旅益处,践行了中国“美美与共”的大国形象。《欢迎来到麦乐村》是与坦桑尼亚合作的电视剧,这部剧组受到了坦桑尼亚总统的接见。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还成为了该国的文旅宣传片。

高长力司长在论坛上指出,“习总书记对旅游工作做出了很多重要指示,电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和旅游的结合,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模式和经验。旅游要靠优秀的作品来带动,而不能简单地靠吆喝。”

影视为文旅带来的“集聚效应”,城市中原有的文化与建筑,因为影视剧而被迅速的关注、形成影响力。在有了线下实景体验、产生文旅消费之后,影视作品的生命力更加旺盛,线下反哺线上,形成显著的“长尾效应”。二者的双向奔赴,释放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文化效能。

花开两朵,互相成就

“影视 ”的扩展可能

除了影视与文旅的互动之外,影视通过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激发出许多消费新场景、内容新形式,让IP在屏幕之外释放价值。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影视 ”的可能性各抒己见。

罗毅先生介绍了《三体》的IP扩展实践。作为当代中国最知名的全球文化IP之一,依托上海在“大视听”产业上的优势,“三体宇宙”与多种产业结合,先后诞生了广播剧、有声小说、两部系列动画,以及轰动国际的电视剧。还在上海落地了沉浸式科幻体验实景娱乐项目、沉浸式实体体验馆等“三体宇宙”衍生产品。

“影视 文创”成为了近年来成熟的市场实践,为民众制造了丰富的文化消费体验。沪产网络剧《猎罪图鉴》在2023年推出了音乐剧版,已经上演了120余场,总票房位列2023全国音乐剧票房前十。上海引入了改编自BBC金牌剧集《9号秘事》的线下沉浸式演出,已经开票的175场演出一票难求。BBC Earth 视听音乐会已在北京、上海、香港和西安演出,吸引了超过 10,000 名观众,售票率高达 92%。除了中国之外,Nick Percy还介绍了BBC同其他国家旅游机构携手开发影视的案例。BBC在伦敦和墨尔本举办的“BBC Earth Experience”沉浸式展览,已经吸引到了55万游客的到访。在澳大利亚推出了《布鲁伊》亲子沉浸式体验。昆士兰州旅游及活动推广局预计,首年将有超过 20 万游客游览布鲁伊世界沉浸式体验馆,为当地创收超 1,800 万澳元。

除了打造创新文化体验、丰富商业模式之外,影视还释放着巨大的社会效能。“沪产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关注“失孤家庭”“寻孤之路”“走失儿童”“打拐”,在片尾发布了一批走失儿童信息,助力走失家庭早日团圆。通过“影视 公益”,践行影视行业的社会责任。

一年一度的白玉兰盛开

共话电视剧高质量发展新风向

每一届上海电视节都是电视人在上海共商行业发展大计的重要盛会,也是市民、游客和广大剧迷共赏荧屏精彩的文化节日。来自国内外政府、行业、学界等多方代表齐聚上海,深度交流,探讨电视剧发展新风向。

本次开幕论坛,透露出未来影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方向。

首先是在精品化提质加速期,持续夯实作品创作。高长力司长认为文旅融合的关键是作品要过硬。“要坚持个性化表达和组织化创作相结合,努力打造更多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奋进进程、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底气与底蕴的优秀作品。”罗毅先生认为“优质影视作品以视听艺术为基础,情绪共鸣为手段,角色场景为表达,能够转化和衍生出“ X”的无限可能。”

其次是鼓励多元题材百花齐放,加强“现实主义”与“艺术审美”的结合。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潇认为现实主义为创作提供了充分的土壤,也能够通过艺术作品和当下观众实现真诚交流。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副总经理、腾讯视频总编辑张恒强调了创作需要以人民为中心。湖南卫视党委委员,芒果超媒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海认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提升制作层面的水准,同时明确为谁而讲的问题。

第三是探讨“影视 ”的创新可能,拓展影视行业外延。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汤蕴懿认为,“影视 文旅”成为了全新的生产力。在未来需要从新技术中寻找赋能,开发新的消费场景和模式,同时政府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把流量变成质量,以包容的姿态鼓励创新。陈潇介绍了《我的阿勒泰》背后的产业融合实践经验,在播出之前,平台与地方政府合作,共享共创文旅内容,也建立了基金,帮助相关产业的建设。在影视行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阶段,通过与其他产业联动实现开源扩展,成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良性模式。

最后是关注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让科技为影视赋能。开幕论坛介绍了AI技术在目前影视生产流程当中的应用,例如浓缩原著小说、实现快速阅读、提升创作效率;AIGC改造了原有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关系;优酷副总裁谢颖还介绍了AI辅助置景的创新拍摄方法。

“影视 ”是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引证,但是,“影视 ”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长期创新,才能发挥长尾效应。随着影视剧质量的提升,影视剧释放着大规模的“溢出效应”,影视不是孤立的小产业,而是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联合,撬动更大平台的经济、社会效应。

第29届上海电视节见证着行业的发展,促进行业交流,创造发展可能。相信在未来,中国会诞生更多“影视 ”的优秀案例,让剧集行业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贡献更多的力量。

-END-

Copyright © 20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