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电影的摇篮,到如今的电影之城,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让上海国际电影节始终以独特的引领性,照见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6月16日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国内外电影企业领军人物与知名电影人代表以“光影之路 焕新启航”为主题建言献策,为中国电影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谋划方向,探寻思路。论坛由《中国电影报》社长、《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主持。
01
创新艺术表达完善类型结构
引领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
去年以来,电影市场强劲复苏,票房大幅提升,宣发形式日趋多样,口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影人如何持续深耕精品创作,为观众贡献更多题材多元、类型丰富的口碑佳作?
在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看来,国产电影类型在市场中占比结构不尽合理,比如动画片和科幻片等类型电影在整体票房中所占的比例过低。近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爆款影片让业界看到了动画影片的广阔发展前景。作为“哪吒”系列的出品方,光线传媒坚持每年出品两三部动画电影,“未来每年将增加到四五部”。
“科幻电影代表着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实力,还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好莱坞等成熟市场相比,当下中国科幻电影和动画电影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基于此,光线已经开始布局科幻电影的创作生产——将与三体宇宙联合开发科幻电影《三体》,由张艺谋担任导演,目前处于前期运作阶段。王长田表示:“这是一个科幻大作,我们希望它不仅能抓住《三体》这部小说的精髓,同时也能带来一些突破和创新,也希望能够带领中国电影,未来在国际市场上有所收获。”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认为,实现中国电影持续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依靠票房,而要深度开掘IP价值。“因为IP有跨界、整合和合作的能力,跟各种各样的商业品牌进行合作,可以破除产业壁垒,大大拓宽商业回报。”他透露,“中国奇谭”的首部动画电影已定名《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计划2025年暑期上映。
谈及如何为中国电影注入持久生命力?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认为,结合商业类型片特质,融入艺术元素和新技术表达,呈现深邃的人文情怀,才能成就一部好电影,“商业、艺术、技术和人文是电影的核心要素,缺一不可。”过去十年,博纳影业一直在拍主旋律电影,但是如何把这些主旋律的选题与商业电影、类型电影结合,并融入艺术元素,融入新的技术和新的表达,包括人文故事、人文情怀,这是博纳一直在摸索和升级的。“未来,我们可能想在类型电影的国际化表达上,去做一些努力,比如讲述中国人在海外的故事,这在今天的世界电影当中还是一个相对的空白。此外,我们也希望实现在本国市场的盈利之后,在海外市场能继续扩大影响力、辐射力和出口力,这可能是我们未来十年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关键。”于冬表示。
于冬
阿里影业总裁李捷注意到,观众的价值主张、审美趋势以6至12个月为周期产生变化,而电影制作周期一般为一年到36个月。“在这个长短周期的冲突中,我们需要找到真正能抗周期性的电影。”他认为主要有三类电影具有抗周期性的特点:一是有品质感的电影,二是大制作的电影和工业化的电影,三是跟个体命运、家国情怀、时代共鸣相关联的电影。此外,做大电影市场还要让中国观众能够看到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类型、不同文化、不同表达方式的好电影,这些作品有助于培养观众对电影的喜爱。未来的五到十年,中国电影行业一定要有更多的定力、更大的投入,才能收获更大的回报。
IMAX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丹青则认为,多元化的内容供应是一个重点,IMAX公司曾经在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地区进行体育赛事的影院放映,最终吸引到的用户有80%已经三年没有去过电影院。“我们去年和阿里合作的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会电影,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所以我们希望推动一些多元化的内容的发展,吸引那些很久没有感受影院体验的观众,走回影院。”
孟丹青
华人文化集团副总裁、华人影业总裁、东方梦工厂总裁应旭珺表示,无论从制作端还是发行端来讲,中国电影都需要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和“走出去”应是一体两面。“在合作共事中,中方深入了解世界电影的格局和生态,海外演职人员则对中国电影有了切实的体会。”
在她看来,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公司和中国电影人要积极全面的以极其开放的态度参与到整个世界电影的大循环当中。
02
电影“出海”需要真诚表达
找到走出去的“起点”
近年来,中国电影扎根本土文化,呈现东方审美,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和认可。日前,管虎导演的新片《狗阵》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最佳影片奖,一人一狗相互救赎的故事打动了海外观众和评委。
“在创作上,我的出发点比较单纯,就是通过电影镜头说出心里流淌的声音。”在管虎看来,电影与音乐、绘画一样,拥有人类共同的情感。是一个交流工具,“但是电影的表现手段更为丰富多彩。”
管虎
谈及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去,东京国际电影节节目总监市山尚三表示,对于创作者而言,并不需要在创作的当下去思考未来是否面向国际市场,你只需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一些艺术感受,把结果交给观众。“回看以前在国际上很成功的中国电影,大多都是呈现了中国美轮美奂的风景,有着很好的艺术感,但为什么大多数当代中国商业片很难在国际上获得成功?可能除了一些风景之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关于家庭、社会的元素,一些共通的情感和真真切切的形象。”
市山尚三
导演李少红表示,电影语言本身就是国际化的语言,它不是“说”的语言,它是一种能够代表我们心灵和世界观的语言,这种语言是共通的。所以,电影本身的目的不是为了“走出去”,而是展现和交流创作者对于世界的看法。她认为,“我们能够表现的就是我们自身,就是我们自己的这个时代,还有我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这里面没有什么刻意去寻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真诚地,有感而发地把我们看到和想到的东西用影像表达出来。只要你的表达是真诚的,你的故事和人物足以动人,我觉得它都会在国际性的交流中被大家认可。”
李少红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主席费尔南多·胡安·利马认为,如果我们在创作电影的时候就想着“出海”,可能就会丧失电影创作的灵魂。重要的是我们在创作的那个时刻要带着真诚感,要全力以赴打造优秀的作品。“中国有非常独特的视角和非常悠久的文化,我觉得这是可以让中国电影大获成功的基石。”
导演乌尔善介绍,《封神第一部》今年会在欧洲上映,这是他之前没有期待过的一个结果。“因为当时创作的时候,我希望为中国的观众拍一个神话史诗,来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获得中国观众的共鸣。我觉得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如果我们被感动,全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观众也同样会被感动。”所以他一直不追求“走出去”这个目的,“我一直希望能够如实地表达我们现在的精神世界,如实地去面对我们的情感生活,然后实实在在把我想讲的故事讲出来。所以,相较之下,我更关心的是我们如何找到走出去的‘起点’。”
文/赵 丽
编辑/白 晨
责编/杜思梦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3117342843(微信)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 中国电影报原创稿件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