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358更新:2024-06-18 04:25:07
开分9.5,两集后又涨到了9.6(被第三集扣掉的0.1,肉叔不认),还有哪个国片能有这样的待遇?
评论区不吝赞美:
“一集封神。”
“文艺复兴。”
“屁镇迪士尼,脚踹皮克斯!”
在经历了《三体》的大失望之后,这让人体会到了久违的国漫狂欢。
仿佛憋了太久的一口气,终于大大方方地吐了出来。
没错,就是完全配得上这个分数的《中国奇谭》。
许久未见的上美厂出品。
八个独立的短篇故事集。
影片的美术风格更是包括了二维、剪纸、定格、三维等多样形式。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题材,是国产电影近年来很少涉足的领域:
志怪传说。
当影视剧里越来越对那些光怪陆离的妖鬼题材避之不及。
那些延续了一千多年了传统该如何延续?
所以一部《中国奇谭》。
我们能看到不仅是国漫的可能性。
或许,也是未来的可能性。
01
小社畜的自救
《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甫一上线,就有很多人惊为天人。
熟悉的西游题材。
熟悉的水墨画风。
让人一秒便能魂穿到上个世纪《天书奇谭》的经典年代。
上为《天书奇谭》,下为《小妖怪的夏天》
但不仅如此。
虽然说改编自《西游记》,但它其实不过套了个西游的壳,就像当年《悟空传》是把它变成了现代爱情故事一样,《小妖怪的夏天》则是把它变成了一个现代社畜生存挑战的“职场”故事。
在这里取经四人组不再是主角。
主角,变成了那个努力打工,却从来都没有名字的十八线小员工小猪妖。
话说有一天,正在摸鱼的小猪妖接到大王指令,五天后,唐僧师徒要路过他们的领地,他们要制作好武器和陷阱,准备活捉唐僧,表现好的,还能吃上一口唐僧肉。
KPI下达,于是一众小妖开始了五天的努力。
唐僧是谁?小猪妖并不知道。
怎么活捉?小猪妖更是无权知道。
他只知道这就是他的工作,而他只有在这项工作中努力完成上头交代的任务,才能获得赏识和提拔。
这画饼的场景,真真像极了日常被打鸡血的我们。
于是你看这连续五天的“打工日记”,简直每一幕都是当代社畜的真实写照。
第一天的任务,做弓箭。
很简单吗?但心怀壮志的小猪妖却发现这些箭其实实用性不高,根本无法准确地射中目标。
于是他自作主张,决定改良——
拔下乌鸦怪的羽毛,并将其加在箭后,果然,速度和准确率大大提高。
虽然代价是,乌鸦怪从此秃了。
然而。
当顶头上司熊教头看到小猪妖的创新时却怒从火烧:
你在教我做事?
给我去重做 按照我的方法做
心疼乌鸦怪(的羽毛)
为什么?
对于很多领导来说,手下越表现出聪明,就会让他觉得自己无能,于是他们容不得手下员工挑战他的权威,只要你乖乖听话,当一个没有感情的流水线工人即可。
于是你看这时候的弹幕,一水地在刷“一模一样”……
第二天的任务,洗锅。
这个情节让我惊叹主创的剧作能力。
原本只是作为一个设定出现的“小猪妖”身份,因为这个洗锅的任务,变得非它不可——
因为是一口陈年老锅,里面堆满了油垢,简单的擦洗根本洗不干净。
怎么办呢?
想想自己洗碗的时候,用什么洗那些顽固的粘在锅上的油垢?
钢丝球啊!
小猪妖的背部,正好具有钢丝球的属性,于是,他被当成钢丝球拿来洗锅了——打工人被资本家压榨的意象进一步被具象化。
于是乌鸦怪之后,小猪妖也“秃了”,而且是被“磨”秃的。
打工人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头顶
第三天,砍柴一千斤。
但就在小猪妖们千辛万苦,甚至动用“非法手段”(抢劫)才完成任务时,忽然得知,任务变了——
大王刚刚改了主意
唐僧肉要烤着吃
这些普通柴火糟蹋味道
甲方:给我重做
第四天,去镇上买调料。
这个接触到外面的世界的机会,成为了小猪妖生命的转折点。
他向说书人打听唐僧师徒四人的情况,才发现,唐三藏是个行善好事的高僧,孙悟空、猪八戒跟他一样,也是妖怪。
更是盖世英雄。
看这小眼神,是想跳槽了
这个小猪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虽然跟其他小妖怪一样,被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大王洗脑了,但他没有丧失“怀疑”的精神。
从大王之外的人口中听到关于唐僧四人的描述之后,他意识到,唐僧不是坏人,而自己虽然身为妖怪,但不意味着他只能做“吃唐僧肉”的坏妖怪。
他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成为英雄还是恶魔,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
唐僧到来当天,他看到了大王设置的陷阱,只是还没等他想好怎么办,就被高层领导狼大人发现并追杀。
正在这时,一道金光在前方亮起。
唐僧来了!
小猪妖瞬间泪崩。
这一刻,唐僧,那个被描述了无数遍的存在于想象中的人,终于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他的眼前。假想敌成为救世主,小猪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他们过来:
别过来 别过来
这里有危险
谁料。
这时孙悟空看到,腾空而起,一棒子砸将下来:
管它喊什么
妖怪一棒子打死便可
有人说,结尾应该停留在这里就好,这样更黑暗,也更真实。
但说实话,我喜欢之后的反转。
它给了做出反思和改变的角色一个希望,也让唐僧师徒这四个被铺垫了一整集的角色,有了厚度——他们不只是走个过场当个一棒子打死妖怪的工具人,而是代表着拯救迷途知返者的引路人。
而这。
也是很多人觉得它“一集封神”的原因之一。
我们不但在其中看到了自己。
还看到了未来。
就像孙悟空最后交给小猪妖的三根猴毛。
那是对于小猪妖善良的奖赏。
也是他未来可以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希望。
02
人间何事不鹅笼
但问题是,只是如此吗?
延续上美厂的画风,并给予它现代的阅读视角?
《中国奇谭》给我的感受是,每一集你像打开一个新的宝箱,在这其中可以看到新的惊喜。
第二集和第一集完全不一样。
开头我们提到一个词:志怪传说。
如果说第一季《小妖怪的夏天》是改编自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显得过于大众化的话,那么第二集《鹅鹅鹅》则更能体现出这个剧集的精髓。
它的原作不再是司空见惯的神话人物。
而是一个很多人都没听过的,叫做《鹅笼书生》的故事。
《鹅笼书生》,出自《太平广记》中《续齐谐记》,说是阳羡一个叫许彦的人在山中行走,遇到了一个脚痛的书生,书生请求把自己放在他的鹅笼里,背他一段路,许彦答应了,结果书生真的变小身体进入了他的笼子。
而更奇的是,为表答谢,书生从口中吐出器皿肴馔与之共饮,酒过三巡,又从口中吐出一女子伴饮,而这女子呢,复又吐出一男子,那男子复又吐出另一女子……
“世态渔洋已道尽,人间何事不鹅笼”。
后来,“鹅笼”便成为了变化无常的代名词。
但这样怪诞的故事怎么改编?
它并不存在一个完整的情感逻辑,与传统大部分志怪小说一样,它有的只是怪异的想象力,以及片段式的桥段而已。
于是,导演选择了一条很独特,但我异常喜欢的方向。
首先,它做了一个形式上的创新。
《鹅鹅鹅》,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但最终又能回到“志怪”这个词的诡谲体验上来。
默剧的形式,写意的手法,全片没有一句对话。
传统的中式画风和西式哥特融合,黑白之外,仅有一点红色。
胶片光影,笔意万变。
再配合着怪异的音乐,仿佛真的身处那个奇诡幽微的古代中国灵异世界。
《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对《鹅鹅鹅》风格的评价
其次,它在故事里注入了更多的情感。
导演很大胆地用第二人称“你”作为叙述主题,并将过渡的文字描述穿插在动画中,令观众获得一种类似游戏做任务的沉浸式体验。
并在其中投射了“人心似水”这一哲理。
于是。
当主角对最后一个女子鹅女士动心。
当鹅女士求主角带她离开时,主角因为自身地位而产生的犹豫。
当主角终于下定决心带鹅女士走时,鹅女士却被书生一把抓回去吃掉。
你可以很真切地在其中体会出一层一层的人生情感,从沉默,到动心,到犹豫,到懊悔,所有的情感都在无声且迅速地发生着。
仿佛这已经变成了自己的故事。
直到最后,只剩你一人望着这空寂的鹅山。
默剧的形式反而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张力——
看似无比平静的表面下,内心早已惊涛骇浪;而当情绪螺旋式上升,最后被顶到高潮时,那些你以为天大的事又很快如鹅女士的耳环一般烟消云散。
人生在世,大概就是这么一种体验。
就像导演说的:
其实鹅山没有危险
它就是很美的一座山
是人心里的起伏才有危险
山是不动的,人心是一直在动的
就像我们原著《鹅笼书生》
它描写的是人心里
你看不见的惊涛骇浪的波动
图源:b站天师道的白山正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氛围大于故事的短片,有着无尽的解读空间。
有人把狐狸书生比作欲望,峨山之巅比作欲望之巅,最后出现的鹅女,则是诱惑。
你经受住了诱惑和欲望的考验,所以狐狸书生才放过了你。
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其抓住了传统志怪小说的精髓,那便是“变幻无常,鬼魅丛生”。
就像短片中开始出现的一句话:
这里是鹅山
是你失踪的地方
“失踪”这个词怎么理解?
死亡?
那么,如果主角已经消失,讲故事的究竟是谁?
细想下来,也能让人汗毛倒立。
而让人欣喜的是,接下来的几集里,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志怪故事。
第三集《林林》,一个关于狼妖的故事。
那是一个狼几乎被人类赶尽杀绝的世界,山里只剩狼妖女孩林林和母亲相依为命。
从未出现的父亲和母亲禁止和人类接触的警告都预示着人类对狼妖的残忍。
可林林还小,她感到孤独,她想要寻求认同。
于是,她不断下山,和人类小朋友玩耍。
在片里,数次出现这样的台词:
(林林)果然和我们是一样的
她跟我们不一样
一样,就可以接纳;不一样,就要被消灭。
这是人类世界的规则。
人和狼,注定是不同的族群。
可是,不同,就只能排除异己、赶尽杀绝吗?
站在林林的视角,这是一个关于做自己,还是放弃自己获得认同的故事。
林林做出求同存异的尝试,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可人类,难道就没有付出代价吗?
而之后。
《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这个名字一听就能感受到其怪诞的民俗气息;《玉兔》,把古代神话转换为未来叙事;《小卖部》,解密一段神秘的市井奇谈。
再加上《小满》和《飞鸟与鱼》,八集的体量很有可能创造出一部风格迥异,但同时又很传统很怪谈的单元短剧出来。
变成一部可以留得下来的经典。
03
国漫传承
说到这里,另一个词可能已经呼之欲出了:国漫复兴。
这是这些年动画领域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
也是粉丝们最抱憾的一个词。
2022年正好是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
在这100年间,中国动画历经浮沉,也曾有过一段灿烂的光辉岁月。
比如最早,称为“中国动画创始人”的万氏兄弟受到迪士尼出品的《白雪公主》的启发,想要拍摄一部讲述中国故事的动画片。于是他们根据《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情节,创作了《铁扇公主》。
这部历时1年多,有100多人参加绘制,总计画了近2万张画稿的动画片,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
这部电影有多重要?
在世界电影史上,《铁扇公主》是继《白雪公主》《小人国》《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
在当时,中国的动画艺术,正处于世界前列。
甚至连“日本动漫之父”,创作了《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著名动画片的手冢治虫,也是因为看了《铁扇公主》,才决定搞动画的。
而后来呢?
万氏兄弟和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联合,终于在1957年,正式成立了上美影,拍出了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动画片《神笔》、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风格各异,又同属“中国学派”的作品。
更不用谈你们耳熟能详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和《天书奇谭》了。
这三部动画,是任何讲述中国动画电影的历史都绕不过去的杰作。
只是之后,尤其是新千年之后,中国动画一落千丈,跌到了谷底。
故事低幼、画风粗糙,“崛起”这个词人们天天喊,但始终实现不了。
怎么办?
看《中国奇谭》,最令人激动的一点,是在其中看到了国漫的传承。
所谓传承有两个意思。
一是国漫本身的传承,也就是说,上一代人的努力变成了新一代导演的养分,从而使得国漫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创出新的局面。
比如《大圣归来》。
当年《大圣归来》上映,人们奔走相告,仿佛看到了“国漫崛起”希望。
而这部《大圣归来》,却不是他一个人的《大圣归来》。
田晓鹏导演曾在一个采访中说:
196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对我影响很大,我们在《大圣归来》的片头段落也对它做了致敬。
但另一部叫《金猴降妖》的动画片对我影响更大,那片子里的悟空有侠气,也有更强的妖性,它其实更接近我从《西游记》原著中读到的悟空。
同样的,《中国奇谭》中的《鹅鹅鹅》这一集,也受到了《天书奇谭》的影响。
导演坦言,将书生的形象设计成狐狸,是他的一个小“私心”。
因为他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粉丝,他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是《天书奇谭》中的阿拐,阿拐是一只瘸腿的狐狸,所以书生便被设计成了狐狸。
既合理又浪漫。
就像导演所说,国漫的精髓,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掩埋的,相反,它们会变成一种“奠基性”的存在,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第二类传承则是文化的传承。
《鹅鹅鹅》导演在访谈中说,自己最喜欢的国漫是《骄傲的将军》,那么这部1956年的动画短片是怎么诞生的?
是剧组远赴北京、山东等地,搜集了一年多时间的古代绘画、雕塑、建筑等资料,并借鉴了传统戏曲元素才最终完成的。
而后来的《大闹天宫》改编自《西游记》、《哪吒闹海》改编自《封神演义》、《天书奇谭》改编自《平妖传》,全部是取材于传统的民间故事。
是的。
所谓传承,更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说起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藏有着别人比肩不了的丰富度。
光是志怪小说,从魏晋时代的第一部志怪小说《搜神记》开始,到后来的《夷坚志》、《括异志》、《太平广记》、《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等等等等,一千多年来,无数文人搜集了无数的民间传说。
那是古人的日常。
更是他们留下来的瑰宝。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看到《鹅鹅鹅》改编自《太平广记》中的故事时,眼前一亮的原因。
仿佛看到了《聊斋志异》被重新发现,也仿佛看到了《六朝怪谈》被重新重视。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创作的路上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甚至是质疑。
比如《中国奇谭》已出的两集故事。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在我们看来是完美地继承了上美影的画风。
但依然有人提出质疑:
中国化有错吗?
或许错的,是我们提及传统,便避之不及的怀疑。
而第二集更是离谱。
一个多义诡谲寓言式的故事,却有人这样评论:
拜托,这真的是认真的吗?
抹杀掉一切创造力创新力,中国动画才没有问题吗?
是的。
国漫的未来不仅需要导演的认真和虔诚。
也需要观众对于真正好作品的包容与肯定。
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棒子打死。
毕竟。
只有大量如《中国奇谭》优秀的出圈的作品集体涌现,我们才能谈所谓复兴。
而现在,路途还远。
我们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