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父辈的荣耀》不深刻?

来源:人气:760更新:2024-06-18 04:26:11

在暑期古偶大战告一段落之后,一部以上世纪90年代东北林场为主要背景的《父辈的荣耀》如流水般不疾不徐,却也吸引了部分年轻观众的视线。部分原因是该剧的男主角张晚意,是前不久刚刚完结的《长相思》的男主角,《长相思》的热度让他收获了不少人气。

不过对于年代剧、央视剧的主要受众来说,还是以下几位主创成员的名字更有吸引力。《父辈的荣耀》导演康洪雷,代表作《士兵突击》《激情燃烧的岁月》;编剧赵冬岑,是《红高粱》《警察荣誉》《幸福到万家》的编剧,这两位和年代正剧高度适配。

郭涛和刘琳在《父辈的荣耀》里上演了一次“父母爱情”,扮演了张晚意的养父母,这两位演员虽然不是男女主角,但是戏份很重(感谢导演编剧),是这部剧的定海神针。

剧集《父辈的荣耀》用前五集完成了对于郭涛、刘琳扮演的顾长山、那存花夫妇的家庭构建。这个既普通又“复杂”的家庭是全剧的核心,大兴安岭三道沟林场是这个故事的背景板,所有主要人物几乎都是这个林场的职工或职工家属。

顾长山,那存花夫妇原本是个四口之家,那存花带着自己的大儿子兆成和顾长山再婚后生下了儿子兆喜。但在97,98年两年间,顾长山先后收养了因公过失的工友的儿子,张晚意扮演的兴杰,又收养了邻居家超生的二女儿凤勤,之后又收养了入狱工友的儿子自强,四口之家短时间内扩充到了七口人。

好的年代剧在情节和人物际遇上一定会紧扣“家国同构”,《父辈的荣耀》当然也做了这样的尝试。顾长山陆续收养了三个孩子,表面上是因为这些孩子的父母遇到了一些个人悲剧或者突发情况,但背后的原因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诸多因素叠加在东北下岗潮和东北长期的经济衰退这一底色之上。

比如,兴杰的母亲毅然去广深,当然反映了当时南下经商的热潮,但笔触落在了经济蓬勃发展的一抹阴影里——当时的传销乱象,这也为兴杰以及顾家此后遭遇的一些悲剧事件埋下一声叹息。而之所以她如此眼红外面的世界,除了被洗脑上当,也是因为东北的林场生活让她看不到希望。

邻居马二姨的女儿凤勤留在顾长山家的原因最能体现时代性,凤勤是马二姨超生的女儿,一直瞒着所有人养在自己的山东娘家,凤勤来找亲妈也是因为长期照顾她的姨妈下岗了。而凤勤回来时,正赶上林场要确定停薪留职的人员名单,马二姨的丈夫就更怕超生的凤勤会成为他们的把柄,马二姨也因此十分摇摆,最后半推半就地任由凤勤留在了顾长山家。

剧集《父辈的荣耀》有央视一套剧的基本水准。

首先作为一部年代剧,《父辈的荣耀》不管是置景还是人物造型,再到演员台词表演,都有那个年代的质感。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东北一直是文艺创作的沃土,在全国都有着很强的辐射力,中国观众从小到大多多少少都看过一些反映东北人民生活的作品,尤其近年来“东北文艺复兴”的风潮吹到了影视剧,一股新的东北故事创作似乎开始冒头,比如今年的热门剧集《漫长的季节》也是东北故事,其中90年代那条时间线和《父辈的荣耀》几乎是同期,顾长山和范伟的角色在职业设定上也有相似性,都是国企员工,都曾是劳动模范,也都无法再从事自己以为能做一辈子的工作,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不得不谋求其他生计。

叙事上,《父辈的荣耀》娓娓道来,琐碎但不枯燥。

尤其该剧前面一半有不少孩子戏,顾家的三个孩子加上马二姨的三女儿凤菊,四个人小演员的戏能让成年人也看得津津有味,是很考验编剧,导演和演员的功力的。但一大功臣还要归功于东北人独特的幽默感,在语言上的体现是非常直观的。

比如,几个女性角色在一起闲聊自己孩子时,马二姨说自家孩子“我上吊了她还以为我搁那儿荡秋千呢”,这种张口就来的比喻,加上东北方言对于拟声词的运用和独特的节奏感,本来就是自带喜剧氛围的。凤菊,兆喜这对“卧龙凤雏”也贡献了不少笑料,好几次把很多剧情里本来悲情,甚至有些残忍的部分瞬间消解大半。比如,当凤霞在城里打工时作陪酒女时,和一个对她动手动脚的客人起了冲突被打伤,事情被添油加醋传回林场,有次三个女人凑在一起嘀嘀咕咕,说从凤霞的走姿就能看出她已经不是“小姑娘”了,刚好被凤菊听到,当场就冲三个人发难“你们是不是埋汰我姐呢”,还冲回家拿菜刀,被马二姨拦下“你个儿还没有菜刀高。”

类似的处理在剧中出现了很多次,这是主创做出的取舍,不在苦难,悲情上做过多挖掘,更多地展现角色的乐观,旧时代邻里之间的紧密和温情。这使得该剧有一种柔和的观感,但也丧失了一定的厚度,有时候也不禁会想,对于这些苦难的处理是否太过轻飘。

或许也和当下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的诸多客观限制有关,加之要符合播出平台的调性,《父辈的荣耀》对于一切时代伤痕几乎都点到为止。比如,凤勤和马二姨长期母女不和,原本是计划生育政策叠加了下岗潮使得马二姨无奈不敢自己养育凤勤,这本是普通人的悲哀和时代的悲剧,但因为剧中把凤勤父母刻画成了自私的小人物,让他们成为了这个事件中的“反派”,一定程度上转移了矛盾,削弱了对于制度本身的批判。

就像如果对于反面人物的塑造太弱,也无法衬托正面人物的高明一样,对于困难如果轻描淡写,也无法衬托出主人公的伟大。顾长山夫妇作为本剧最正面的人物,几乎就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全方位符合中国传统美德的父母,尤其是刘琳扮演的那存花,一个典型的中国母亲形象,用网友的话来说“配享太庙”。观众都知道这对夫妇拉扯五个孩子,还要赡养一个老人(顾长山的师傅,一位老护林员,无儿无女)一定非常不容易,但具体怎么不容易,剧中并没有明确地展现。

比如,有一个情节是顾长山因为遭人记恨被诬告贪污,举报人说“我们家就这几个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怎么他们家那么多人日子还过得这么滋润,肯定是收钱了。”最后事情以“组织调查后顾长山没有收钱”告终,也不能说毫无后果,大儿子兆成因为此事政审不过,没能参军,但顾长山到底如何用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剧中的确没有明确展现,对家庭困难的展示基本只存在于刘琳的台词里“我牙都要咬碎了。”但具体怎么咬的?如何开源如何节流,看不出来。反而家里有喜事,来贵客时,经常要杀鸡宰鱼烧大鹅。

比如,有个情节,刘琳为了招待局长,杀掉了家里养的鸡,兆喜回到家一看“小花”被杀了,十分不高兴,对那存花说“小花和我最好了,它会说法语!”一句荒诞的童言童语,再次把这件事情背后的灰暗面掀过去了。事实上,如果这只鸡是家里一直用来下蛋的鸡,那杀了它除了伤害了兆喜的感情,对家庭应该也会产生实际影响,比如前面曾有一个情节是那存花煮了一碗六七个鸡蛋,嘱咐刚到家还没有完全融入的张晚意记得带一个走。但这只鸡没了具体对家里产生了什么影响,后续并无交代。

目前《父辈的荣耀》已经播出了三分之二,孩子们都进入成年,主要家庭成员身上也都发生了不少听上去颇有冲击力的大事,小兆喜被树枝刺瞎一只眼睛,兴杰错过高考复读一年,顾长山突发心脏病,需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成年兆喜过失杀人入狱,为了帮兆喜减刑家里要付四十九万赔款,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顾长山的家庭状况来说都应该是沉重如山的,但却始终没有太多的实感,家庭成员之间也从未因为金钱问题产生过任何真正的冲突。

主角仿佛并不曾面临真正的考验,事情似乎总会过去,生活总能有滋有味地继续下去。虽然当代生活已经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找自己“上岸”的办法,没人想在下班回到家后再看另一家人如何在苦海中挣扎,但对角色太过温柔,观众也无法和他们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结,也不知道家庭成员之间为什么被如此深厚的绑定在一起。

不知是否也是一种东亚属性,很难想象一个家庭成员彼此之间全然是爱与包容,理解,尊重与信任。

所以,《父辈的荣耀》打造了一对过于理想化的父母和他们的好孩子(包括过失杀人入狱的兆喜),虽然该剧的细节都非常真实落地,观感是柔和,绵软,舒缓的,但正是这份舒适成为了那一点挥之不去的违和感,提醒观众这是一个细节真实的童话故事。

所有该重重砸下的命运都被家庭成员间的爱、邻里间的仗义温情和东北人的幽默旷达拆掉了力,最终轻轻落下,比一声叹息还轻。

当然,也不是没有为剧里人揪心的时刻,但那主要依托于郭涛,刘琳等几位演员表演,尤其是刘琳。家里遇到大大小小的变故,她的所有真实又精准的反应和表演呈现,大大丰富了人物,轻易就能触动观众的情绪,经常差一点就要戳出这个温柔的气泡。

让人忍不住想,这种软和的处理方式,对于真正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来说,是不是反而是一种残忍?


Copyright © 2017-2021